对藏文古籍进行首次全面的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西藏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西藏古籍联合目录》。这是西藏文化部门近期将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藏文古籍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是古籍保护步入“数字化”的一个标志。记者近日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为了完成数据库的建设,西藏将首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普查工作。

西藏拥有丰富的古籍典藏。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先后投入资金修复、整理和出版了大量珍贵古籍,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征集和保护了大量民间和寺庙古籍善本,《中华大藏经·甘珠尔》《布达拉宫典籍目录》等261部文献典籍得到了及时抢救、整理和出版,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以大藏经《丹珠尔》和藏医巨著《四部医典》等为代表的6部藏文古籍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为了完成古籍普查工作和建立数据库,西藏将成立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负责对珍贵古籍的鉴定和普查咨询工作,各地市成立相应的机构和队伍。同时,根据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要求,西藏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古籍普查工作方案》。

按照方案,西藏首次古籍普查工作将分两个阶段实施,力争到2010年6月全面完成西藏古籍普查任务。即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将组建古籍普查相关机构和队伍,培训相关人员,开展古籍普查试点工作,并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实施普查;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为总结成果阶段,其工作重点为全面完成古籍普查工作,汇总上报普查成果,建立西藏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西藏古籍联合目录》。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这次普查范围包括西藏境内的各公共图书馆、文博单位、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单位图书馆、寺庙以及个人或私人收藏机构;普查内容包括古籍基本信息、古籍破损信息和古籍保存状况信息等;普查主要采取对古籍进行详细登记和编目整理的方式。”

同时,为了确保古籍普查工作的质量,西藏从全区古籍收藏单位中初步确定了日喀则萨迦寺、山南吉如拉康、罗布林卡和西藏博物馆为普查试点单位,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法,摸索不同地域、不同层面的古籍普查工作经验,为全面实施普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