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雏鹰的记忆》作者、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原校党委书记戴平和西藏学员。当日,上海戏剧学院举行历届西藏班教学成果暨《雏鹰的记忆》研讨会 ,学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出席会议并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培养西藏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人才,是上海戏剧学院办学史上散发奇光异彩的一页,四十多年来成绩卓著。1959年,根据西藏工委的要求和国家文化部的指示,上戏率先加入到教育援藏的行列,创办了第一届西藏表演班;随后,又先后举办了四届表演班、三届舞台美术班,共培养藏族学员200余名。
第一届西藏表演班1962年晋京演出《文成公主》,周恩来、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杰坚赞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与剧组师生亲切交谈,周总理还指示以该剧招待各国驻华使节。1981年,第三届西藏表演班晋京公演莎士比亚名剧《柔密欧与朱丽叶》。胡耀邦、万里、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他们并邀请剧组师生到中南海做客。1997年,第四届西藏表演班深入上海街头巷尾观察市民生活,毕业时成功完成海派现代喜剧《公用厨房》的演出任务。2007年5月,第五届西藏班学生与他们的学长共计五代演员济济一堂、会聚上戏,毕业剧目排演大型话剧《喜玛拉雅王子》,共同唱响汉藏友谊源远流长的民族团结之歌,共同谱写构建和谐社会的艺术心曲!
《雏鹰的记忆》一书,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戴平,1960年进我校工作至今40余年,见证和参与了包括历届西藏学员在内的上戏全部少数民族学员在校的学习生活。1999年国庆50周年时,她作为国务院授予我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代表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2003年,她从领导岗位退下后,强烈的使命意识迫使她认识到,由于时间关系,曾经主持和参加过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师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年事已高离开了教学第一线,他们在教学方面的建树、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经验、在管理方面的史料如不抓紧收集、整理,将会逐渐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这本书籍也是一项“抢救工程”。
西藏班在上戏的学习始终受到了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40多年来,只要西藏班在上戏学习,就是领导工作的“一号工程”。特别是第五届西藏班到校后,党委书记贺寿昌深入课堂听课、多次亲自主持有关西藏班教学和演出的工作会议,06年夏天他还带领教务处干部专程赴西藏高原与文化厅领导商洽西藏班毕业公演事项。
西藏班在上戏的学习更是得到了老师们精耕细作的栽培和呕心沥血的关怀。第一届藏族班学员大旺堆因成功塑造电影《农奴》的主角强巴、荣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第三届西藏班被文化部授予“先进教学集体”称号;第四届西藏班获得了“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雏鹰的记忆》史料翔实、生动感人,充分肯定了这一特殊的教学成果。 (新华社记者张耀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