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2024-05-31发布

李锦.jpg 李锦,女,1965年1月生,人类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教授。

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人类学博士学位。1985-1993年,先后在四川大学团委及军事教研室工作。1993-2013年,在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5年后任副所长。2013年10月至今,在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工作。

担任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全国一级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民族研究会秘书长。任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物局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人类学。长期在藏区进行田野考察,关注藏族社会文化特点、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保护。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在《民族研究》、《中国藏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个人专著2本,合作专著24本。获得25项国家民委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著作

1.《四川少数民族红军传》,蓝宇翔、周锡银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2.《凉山——大西南开发的制高点》,李星星等,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4月。

3.《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朱洪明、周锡银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4.《西部生态经济建设》,李锦等著,民族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5.《四川藏区开发之路》,欧泽高、冉光荣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6.《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袁本朴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7.《羌笛新曲》,李锦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8.《四川省志民族志•傣族编•蒙古族编》(合著),李绍明等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

9.《西部开发中西藏及其他藏区特殊性研究》,冉光荣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0.《四川藏区》,四川省委宣传部外宣办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11.《四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袁晓文主编,杨健吾、李锦副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12《邓小平与西南少数民族》,郎维伟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13.《拉萨十年变迁》,格勒主编,秦和平、李锦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

14.《长江上游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研究》,李星星、冯敏、李锦著,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15.《羌族百年实录》,“王泰昌家族百年变迁”、“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城镇发展”。

16.《四川省党政干部民族知识读本》,四川省民委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8年8月。

17.《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对泸沽湖和香格里拉的研究》,民族出版社,2008年9月。

18.《四川民族地区水电工程移民政策研究》,庄万禄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10月。

19.《藏彝走廊多彩的格萨尔》(副主编),民族出版社,2013年5月。

20.《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主编),2013年4月。

21.《藏彝走廊研究丛书交融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石硕、李锦等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22.《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精选学术文库(四川卷)》(主编),民族出版社,2014年4月。

23.《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主编),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2014年9月。

24.《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袁晓文、李锦主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香港联合出版集团,2014年4月。

25.《羌族服饰文化图志》,孟燕、李锦、耿静、邓风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主编,2014年12月。

26.《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李锦、袁晓文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2016年12月。

27.《凉山罗彝考察报告》马长寿遗著,(整理编辑),巴蜀书社,2006年5月。

28.《木里县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罗运达编(整理编辑),民族出版社,2007年3月。

29.《凉山美姑九口乡社会历史调查》马长寿主编(整理编辑),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二、论文

1.《坚持平等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广西大学学报》1994年3期。

2.《论藏族文化史的分期》(合著),《中国藏学》1995年1期。

3.《中国少数民族茶文化论要》(合著),《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1期。

4.《凉山——西部经济的增长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5期。

5.《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个体私营经济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2期。

6.《四川民族地区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思考》(合著),上、中、下《四川经济日报》1998年6月1日、8日、15日连载。

7.《政府角色的转换——凉山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之我见》(合著),《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增刊。

8.《四川藏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研究》(合著),《民族研究》1999年第6期。

9.《西南民族问题特征和邓小平民族理论基础》(合著),《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2期。

10.《甘孜藏族自治州汉族源流》(合著),收入《汉族地域文化研究》论文集,广西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11.《甲科村的启示——川西牧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合著), 《天府新论》2000年增刊。

12.《都江堰的城市扩张方式与城市化道路选择》(合著),《农村经济》2000年12期。

13.《藏区反贫困机制的选择与创新》(合著),收入《民族学》,民族出版社,2000年。

14.《西部大开发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建设》(合著),《民族研究》2001年2期。

15.《交流与融合——关于巴塘汉族的个案分析》(合著),《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1期。

16.《四川藏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链接》,《天府新论》2001年4期。

17.《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合著),《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6期。

18.《阿坝州的生态变迁和生态重建》,收入《环保与人文智慧》,台湾光启文化事业发行,2001年。

19.《西部大开发中四川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合著),收入《走进西部》,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

20.《2002年四川藏区经济分析与预测》(合著),收入《2002年四川经济展望》,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21.《云南四川藏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区林业的可持续管理》,《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2期。

22.《建立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产业的理论探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23.《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香格里拉为例》,《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4.《认真落实“三个代表”,以安康促进藏区稳定》,《四川经济日报》2002年12月28、29日连载

25.《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历史回顾和科研工作》(合著),收入《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2年。

26.《金沙江流域的生态变迁》,《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1期。

27.《李绍明先生访谈录》,《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3年。

28.《四川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探讨》,收入《亚洲民族论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39. 《聚落生态系统变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思想战线》2004年1期。

30. 《宗教传播的适应与变革——评〈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2期。

31. 《经济现代化与民族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3期。

32.《四川民族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性研究》(合著),《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4期。

33.《在发展中维护民族文化生态》,《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4.《依托攀西优势资源,突破快速增长临界点》,《四川省情》2005年第7期。

35.《公共品供给:西藏农牧民增收的社区环境改善》,《中国藏学》2006年第3期。

36.《四川民族地区工业发展之路》,《四川省情》2006年第4期

37.《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电业》,收入《藏彝走廊东部族群互动与发展》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6年4月。

38.《岷江上游城镇功能变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收入方铁、何星亮主编《民族文化与全球化》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

39.《四川民族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问题》(合著),收入方铁、何星亮主编,《民族文化与全球化》论文集,第263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

40.《岷江上游城镇的成长性因素分析》,《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41.《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的模式分析》,《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42.《藏彝走廊的民族文化生态单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1期。

43.《藏彝走廊族群互动、文化多样性及和谐共处》,《民族》2007年1期。

44.《四川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设定和成本分摊》,《四川省情》2007年4期。

45.《藏彝走廊,远山的神奇》,《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7年10期。

46.《世界级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德格印经院为例》,收入《旅游发展研究》第5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

47.《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的风险和对策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2期。

48.《四川民族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关键点建设》,《四川省情》2008年第4期。

49.《制度变革与藏彝走廊人群迁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0期。

50.《空间——藏彝走廊研究的新视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51.《民族学家李绍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52.《民族文化的盛宴》,《民族画报》2008年5期。

53.《现代教育对“纳日”母系文化的重构》,收入张波主编,《丽江民族研究》第一辑,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6月。

54.《藏区水库移民过程中宗教设施迁建的政策研究》(合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7期。

55.《共建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未来》,《民族》2009年8期。

56.《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57.《父亲的“骨”与母亲的“肉”——嘉绒藏族的身体观与亲属关系的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8.《文化符号与藏彝走廊多族群共生》,收入《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10年。

59.《农牧兼营体系与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利用》,《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第3卷第1期。

60.《卡布阿乌:嘉绒藏族老人超越家屋的权威》,《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61.《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协调的新生活》,《四川党的建设》2011年9月。

62.《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四川党的建设》2011年12月。

63.《山神信仰:社会结合的地域性纽带,——以四川省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为例》,《民族研究》2012年2期。

64.《植物、动物、人与山神:嘉绒藏族山神信仰的本土知识体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5期。

65.《人神分界和僧俗分类:家屋空间的上下秩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66. Land Tenur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Alpine Grassland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 Case from Hongy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uthor: Li, Jin;Source: Nomadic Peoples, Volume 16, Number 1, Summer 2012, pp. 36—49(14)Publisher: Berghahn Journals,ISSN 0822—7942, Online ISSN: 1752—2366;Volume 16, Number 1, Summer 2012;Ecological Narratives on Grasslands in China: A People—Centred View)。

67.《璀璨四川,多彩服饰》,《四川党的建设》2013年1月号。

68.《建立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的民族事务管理数字化平台》,《民族》2013年2期。

69.《四川民族地区农业:从传统到生态化的改造之路》,《四川省情》2013年4期。

70.《嘉绒藏族的社会性别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2期。

71.《四川民族地区融入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路径》,《民族》2013年10期。

72.《产权与青藏高原草原可持续利用》,《中国藏学》2014年第4期。

73.《关于青藏高原牧民“贫困”的解读——对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阿西乡的田野调查》(合著),《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74.《藏彝走廊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保护》,收入《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理论与路径: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论坛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

75.《一条国家级的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4年第6期。

76.《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移民的特殊性》,收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77.《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四川藏区社会文化的影响》,收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78.《羌寨空间建构的文化逻辑与震后村寨空间修复》,《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第11期。

79.《强化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体系》,《当代县域经济》2015年第11期。

80.《阿怒人的家屋社会与空间观念》(合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81.《命名:阿怒人的社会空间建构》,《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6期。

82.《纳西族村寨的空间秩序与社会关系》(合作),《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12期。

三、主持项目

1.2015年,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近代康区的商人、商业与汉藏互动》,在研。

2.201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摩梭文化保护研究》,在研。

3.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摩梭文化保护对策研究》,已结题。

4.2013年,四川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四川藏区贫困成因及对策研究》。在研。

5.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福特基金会《四川青藏高原草原牧民贫困及对策研究》已结题。

6.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福特基金会《四川青藏高原草原产权及可持续利用》已结题。

7.2011年,国家民委委托课题《牧民定居点管理研究》,已结题。

8.2009年,国家民委招标课题《金融危机背景下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已结题。

9.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藏彝走廊民族文化生态空间特征研究》已结题。

10.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2008年3月结题。

四、获奖情况

1.《坚持平等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国家民委民族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996。

2.《邓小平民族理论与实践》,四川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

3.《西南民族问题特征与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础》,成都市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

4.《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

5.《四川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

6.《“稳藏必先安康”的历史新启示》,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

7.《邓小平与西南少数民族》,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

8.《认真落实“三个代表”,以安康促进藏区稳定》,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成果奖,2002年。

9.《四川省散杂居民族工作对策研究》,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二等奖,2001年。

10.《四川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目标及对策建议》,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二等奖,2004年。

1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四川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的影响》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一等奖,2007年。

12.“四川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建设调研报告”,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三等奖,2007年。

13.《凉山罗彝考察报告》,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

14.《四川民族地区水电工程移民政策研究》,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

15. 《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2008年。

16.《运用财政手段,促进四川藏区长治久安》,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2008年。

17.《关于藏区水库移民过程中宗教设施迁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2009年。

18.《多民族和谐共居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以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为例》,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2009年。

19.独立著作《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对泸沽湖和香格里拉的研究》,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年。

20.《关于四川藏区草原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二等奖,2010年。

21.《都江堰市城市民族关系调查报告》,国家民委调研报告三等奖,2012年。

22.《摩梭家园工作推进的研究报告》获得四川省第十六次奖三等奖,排名第二,2014年。

23.《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新趋势》,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调研报告类三等奖。2015年。

24.《交融与互动: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5《羌族服饰图志》,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2056阅读 11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