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

中国组织人事报 卢军 2015-01-16发布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被誉为“南方麦王”。先后获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赴青藏高原开展青稞育种研究,带领团队研发出“藏青320的提纯复壮”产品,圆满完成河谷农区、中间地带农区、高寒干旱半干旱农区育种等项目。

40年如一日蹲点科研一线

在通往里扬州市下河农科所的扬子江北路上,人们总能看到一位学者模样的人:鼻梁上架着一副有机玻璃边框眼镜,背着一只边角都已磨损的大号挎包,头上还常戴着一顶旧式老人帽。

他就是“南方麦王”程顺和院士。正是这位老人,培育的小麦为20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达5000亿公斤的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冬去春来,时光荏苒,这条路他走了40多年。

1962年大学毕业,程顺和分配到泰兴稻麦良种场。就在这个小小的良种场子里,他开始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研制小麦育种和稻麦良种繁育。

经过数十年的认真思考和反复实践,程顺和总结出“田间选种时以看熟相为主的‘三看’表型选择方法”。最终前期看长势,后期看熟相,考种看籽粒的“三看”理论,成为全国同行专家好评、用之有效的育种方法。

40多年来,程顺和一直在科研第一线从事小麦遗传改良工作。如今,75岁的程顺和院士,至今仍在一线从事小麦遗传改良工作。“现在我不但是正常上班,每天还要加班。”程顺和说,他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优秀的小麦品种进行推广,让同样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为青稞育种奔赴青藏高原

从沿海大都市到高寒青藏高原,对于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古稀老人,这不是一个容易的抉择。但程顺和常说:“人来到世上走一圈,总要留下点什么。这一件事干好了,我的一生就值当了。”

青稞作为西藏最主要的农作物,其增产丰收对于西藏的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10月,拉萨市正式启动“苏拉合作开展青稞育种项目”,组建农业科技青稞育种攻关项目组,开展青稞和小麦品种新品种选育及提纯复壮、引种筛选工作。

当了解到雪域高原还有不少群众温饱问题仍未解决,如果青稞育种成功,这将解决居住在雪域高原80多万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保障时,程顺和毫不犹豫作出了奔赴拉萨研究青稞育种的决定。

3年来,程顺和带领科研团队开展育种试验,“穗行圃提纯复壮”项目的实施取得新突破,研发出“藏青320的提纯复壮”产品,河谷农区、中间地带农区、高寒干旱半干旱农区育种项目圆满完成,极大丰富了西藏“青稞”育种种质资源。

为给雪域高原留下一只用不走的“工作队”,程顺和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培训交流、合作研究等形式提升拉萨农业科研人员水平,成立了拉萨市第一个青稞育种人才基地,有青稞育种、测土配方、作物区室三支团队。

目前,拉萨青稞育种人才培养基地业已汇聚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正副研究员、6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构建起了人才发展的“小高地”,为拉萨市青稞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农牧民增产乐在其中

自2011年底,拉萨市启动的青稞育种合作项目以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依托单位,以青稞育种人才基地和院士工作室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为平台,经过两年的研究攻关青稞育种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青稞小麦育种试验田约有30多亩,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走在田间,沉甸甸的青稞穗挂满了专家们的心血和全市人民的期待,这块试验田与位于拉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侧的青稞育种温室一起,为拉萨市乃至西藏自治区的青稞增产丰收种下了希望。

此外,程顺和院士主动关注前沿科学,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在良种选育、种性加工、土肥技术、示范试种、种植技术等方面不断推出适应拉萨的新产品、新成果、新技术,引进品种资源2000余份,通过辐照诱变和系统选择选育获得苗头品系5个,并建立玻璃温室加快育种进程。程顺和院士说,“精选的40份综合家世性状突出的青稞、小麦种子有望明年搭乘神舟飞船进行太空育种实验。”

有人问程顺和,你都70多岁高龄了,何必冒着高原缺氧的生命危险去西藏,程顺和回答说,“青藏高原确实很艰苦,但能为几十万农牧民群众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了,为社会作出贡献了,我乐在其中。”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6851阅读 179 编辑:Largo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