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川磐石堡:寻迹绵延千载的赵氏世家

本站原创 文/图 才旺瑙乳 2024-08-02发布

位于甘肃渭源县会川镇的磐石堡,俗称老堡子,总面积约0.3平方公里。该堡建于突兀的石墩之上,西傍甘川公路,北靠会川街区,东南紧临大南川河。临河部分为沉积板岩,陡峭如削。堡墙沿石墩顶部边缘夯筑而成,高8米,顶宽3米,底宽约10米。北面有两道堡门,呈拱形,东南角有20多米高的了望台。

磐石堡地处关陇、河湟诸路之要冲,曾为兵家必争之地,有无数历史事件及人物与之相关联。

赵法祖(左二)为赵氏末代土司的继子.JPG赵法祖(左二)为赵氏末代土司的继子

记者以盘踞磐石堡的最后一位名人——末代土司赵天乙为线索,拜访了当地数位学者及其赵天乙的继子赵法祖,由此揭开了一个曾雄踞陇右千载的显赫世家的历史渊源。

末代土司与磐石堡

赵柱(字天乙),民国4年(1915年)时袭职,世袭土司指挥使,驻洮卫管事,管领土军。赵天乙在任时期,主要守护和生活在这个退能守、进能攻的要寨磐石堡中。

据陪伴记者登临磐石堡的会川中学退休教师、当地文史学者曹希舜介绍,关于磐石堡石墩的形成,相传距今一千多年前,是斗巴山的尾端,后由于特大洪水,大南川河自西到东,冲断斗巴山尾,始成当今之孤立石墩。

关于磐石堡最早的修筑时间,虽然有其他资料的不同说法,但曹希舜考证后认为会川在唐代时为吐蕃占据,叫“诃诺木藏城”,简称“诃诺城”(藏语意为圆盘),可见该名是以磐石堡的形状命名的。根据《临洮府志》、《狄道州志》等记载,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王韶收复陇右后重修官堡城,并置南川堡(磐石堡)。

会川磐石堡.JPG会川磐石堡

磐石堡南侧的南川河.JPG磐石堡南侧的南川河

文峰山上的文昌庙.JPG文峰山上的文昌庙

民国32年(1943年),赵天乙及其他官绅在堡内建造房屋、修筑工事以自保。

赵天乙据守此地期间的1926年,国民军冯玉祥派刘郁芬来甘主政,赵天乙、宋有才等几个握有兵权的头目,商议提出“甘人主甘”的口号,并决定以武力阻止。首先动手的两个人,在兰州关山被国民军打败。赵天乙带领兵丁,赶到临洮白土坡时,听到失败的消息,只好返回。事情败露,赵天乙逃到四川避难。刘郁芬以省督办的身份撤消赵天乙土司职务,没收其土地,归入毗近州县或改为“学田”。后国民军撤离甘肃(主政4年),经过申请,甘肃省政府发还了一部分土地。赵天乙任保安队队长、会川中学筹建委员会主任、会川县第一届参议会议长等职。

1949年8月会川解放。1950年,赵天乙受王震将军派遣,前往卓尼、夏河联络国民党洮岷路保安司令杨复兴、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起义。后从岷县返回时被捕,不久被蒙冤枪毙,1986年平反。

土司制度及其演变

随后记者又奔赴临洮,拜访了现定居临洮县城的末代土司赵天乙继子赵法祖以及研究赵氏世家的专家、临洮县政协文史委员马文惠。

据马文惠介绍,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粗縻”笼络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制度。在元以前,各封建王朝已采取“以土官治土民”,即封赠边疆各族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人民的办法。元朝授各族首领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官职,又在各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立土官。明朝多以原官授职,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隶兵部;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隶吏部。皆世袭其职,给以符印,并确立承袭等级、考核、贡赋、征发等制度。土司除对中央政府负担规定的贡赋和征发外,在辖区内依然保存传统的统治机构和权力。明清两代曾在部分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即改土官为流官,朝廷委派行政官员异地做官。国民党统治时期,部分地区土司制度仍然存在。解放后土司制度彻底废除。

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经济上表现为“纳贡”与“回赐”。“纳贡”多为战马、稀有名贵的土特产。“回赐”多为茶叶、绸缎、金银,金印玉玺、官服等。土司可拥有一支军队,平时耕作,战时从征,自备马械,但必须服从中央王朝的征调。“军无远戍之劳,官无养兵之费”,两全齐美。土司制是世袭的,土司就是“小皇帝”,衙署可自称“金銮宝殿”,其花园称“御花园”,其宗祠称“太庙”,俨然是独立的封建小朝廷。

甘青地区土司的数量有数百家之多,不过影响较大而权势显赫的土司家族仅十数家而已。其中,尤以甘肃临洮的赵土司、卓尼的杨土司、永登的鲁土司、青海民和的李土司、西宁的祁土司势力为甚。其家族源远流长,世袭罔替,雄踞一方,对甘青地区的历史变迁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赵氏世家渊源

雄踞陇右千载的赵土司,是一个功名显赫、子孙兴盛的家族。这个家族,千百年来人才辈出,驱驰疆场,戎马征战,为朝廷效力,演绎了一幕幕悲壮的家族历史剧,名留史册。其事迹在宋、金、元、明、清历代国史中都有记载。

据马文惠介绍,赵氏的始祖能考知者为宋朝在青海、甘肃等地建立吐蕃政权的唃厮啰。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本名欺南陵温筷逋,人称“唃厮啰”(藏语意为佛的儿子)。《宋史》说他“绪出赞普”,被吐蕃人何郎业贤、耸昌厮均、李立遵、温逋哥略等拥立为吐蕃王。初立国在廓州,后迁宗哥城。

磐石堡残存石碑.JPG磐石堡残存石碑

磐石堡残存石碑上部分碑文.JPG磐石堡残存石碑上部分碑文

治平三年(1065年)唃厮啰卒,三子董毡嗣位。长子瞎毡所领之地在龛谷(今榆中县),先其父而亡。由于瞎毡失宠无势,长子木征无力自立,后来由青唐部落的酋长瞎药、鸡啰、喇嘛鹿尊等接到洮州,立为首领。后迁至河州(今临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韶经略熙河,木征败后以州、河州二州之地降宋,并到汴京朝见了宋神宗赵顼。宋神宗赐木征汉姓“赵”,名“思忠”,官封荣州团练使,他的弟弟们均赐赵姓汉名。此后其后裔即以赵姓传世。

赵氏在金、元交替时期的著名人物有巴命、赵阿哥昌二人。

巴命是木征后裔,吐蕃酋长,统领着一支强大的部落,其势力范围为今渭源、临洮、漳县、卓尼、临潭直到迭部等地。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赵氏降金。巴命主要生活在金朝后期,任过熙河路节度使、迭州安抚使等职。

赵阿哥昌是巴命的儿子,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金国中央政权在蔡州灭亡。两年后,蒙古统帅阔端在巩昌降服汪世显。时任金熙河节度使的赵阿哥昌,率部退守莲花山,收集散众,同年也投顺了蒙古,被封为迭州安抚使。赵阿哥昌在迭州“招抚逃亡,立城垒,课农桑”,安辑人民,行了许多善政。

赵安与“免死铁券”

明代赵氏最显赫的人物,要数封为会川伯的赵安。赵安于永乐年间,向明成祖进献许多马匹,得了临洮“百户”的职务。此后积极进取,为明朝做了许多要事,获得明王朝的充分信任。

他多次出使西藏,为朝廷与西藏地区的联系,社会的稳定,作了卓著贡献。另外他又是朝廷在西北边防的著名良将,与王骥、任礼、蒋贵等人齐名,成为边防柱石同瓦剌、鞑靼等蒙古部落长期作战,以“勇敢有将略”而著称,积功甚多。

由于赵安为明王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在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被封为会川伯。马文惠介绍说,明英宗年号“正统”共14年。此14年中,因功封爵最高的爵位是“伯爵”,共10位。当年的赵安,属于明王朝“正统”14年中封爵最高的十人之一。在册封的同时,赵安还被赐予“免死铁券”。

神秘的免死铁券.JPG神秘的免死铁券

赵法祖向记者展示了他家中珍藏的“免死铁券”。该铁券为明英宗朱祁镇颁赐,铸造年代距今已有560多年。券为铁质金字,镌铁嵌金,约呈瓦形,立高20.7厘米,横广39.8厘米,厚约0.2厘米,重1.7公斤。厚重典雅、灿然辉煌。两面俱有文字,正面二十二行,计二百一十八字,嘉奖赵安功绩及对他的训示。

免死铁券.JPG免死铁券

据马文惠介绍,自汉高祖刘邦为嘉奖功臣,首创铁券以来,历代都有颁赐的记载,但今存于世的却很少。赵安免死铁券,是甘肃省现存唯一一件“免死铁券”,显得弥足珍贵。

赵安之后,赵氏世袭临洮卫指挥使之职,成了明清两朝数百年间雄踞陇右的土司世家,又是众土司的“九土之王”,也有说“五土之首”的大土司,权势显赫。其土司职位世袭有18代21人。赵氏子孙功绩大多以武功称,官秩多在二品、三品之间。赵氏土司共历明、清、民国557年之久,上溯到陇拶、木征、唃厮啰诸先辈,其家族显赫绵长,有千年之遥,为西北地区的稳定作出了诸多贡献。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828阅读 10 编辑:喜热布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