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报告文学:残阳如血

康巴传媒微信公众号 2023-09-03发布

640.png

A


        邛崃市临邛镇东街180号,是甘孜州驻邛崃干休所所在地。

        干休所隔壁是著名的“文君酒”原窖址所在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桥段,也曾在这里被商家深度“发酵”,“大肚瓶文君”红极一时,一开瓶盖满屋飘香,因爱而饮。

        “特别在雨后,一阵一阵的香味隔墙飘来,闻起都醉人。”在干休所已经工作二十八年的司机曾师傅,平日里因工作不敢喝酒,但对越墙飘来的酒香情有独钟,“回想刚入职干休所,包装车间跟干休所一墙之隔,那年月修围墙为省材料,就用瓦片来装饰隔孔,从孔中就能看见包装厂的繁忙,我曾开玩笑对装酒的孙二娃说,兄弟,递一瓶过来嘛。”

        忙得挥汗如雨的孙二娃冲他笑笑,耸耸肩说:“装瓶不敢,要不,你递一个矿泉水瓶子过来,我给你装一瓶散酒,效果一样勒。”他地道的邛崃话惹得隔墙的人哈哈大笑。

        “兄弟,耿直,我跟你开玩笑的。”曾师傅也学着他说邛崃话,但听起来很蹩脚。

        在一旁纳凉的老红军张成钰和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王秀文,听见小青年的对话后,乐了,王秀文阿姨说:“想不到,你这鬼娃娃,挺有素质的。”老红军也竖起拇指赞同她的评价。那时的王阿姨,精神矍铄,穿一件碎花的白衬衫,配上一条的确凉军裤,端正的五官布满皱纹,但也藏不住年轻时的漂亮。特别那张穿解放军军装的半身像,英姿飒爽、器宇轩昂。

        如今二十八年过去了,这两位老人都已西归,但回想往事曾师傅会有难以名状的追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在曾师傅的记忆里,这里住有五十一位解放大西南的解放军南下离休干部,他们中有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这批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前参加革命工作,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贡献的老人纷纷归去,如今只剩下两人。他常常跟新来的同事开玩笑说,“等一个个地送走这些打江山的老革命,我也就退休了。”

        占地不大的干休所院内,干净整洁,几株桂花和一株腊梅,静静地陪伴着老人们,桂花、腊梅同“夕阳红”们,在这个井井有条的院子里,透出某种天意般的融洽,都在深秋与冬季,释放出最温馨的香气,共同涂抹太阳落山时那抹最动人的晚霞,像隔壁的文君老窖池,沉淀着岁月酿出的迷人芬芳。

        平日里东街的人流、车流喧嚣而过,谁曾留意,在这个不起眼的院落里,深藏着一批七十多年前解放大西南军人、建政民族地区区的南下干部、十八军老战士的动人故事。

        王秀文老人就是五十一位离休老干部中的一位,在干休所所长王逖的工作记录本里,王秀文阿姨是他和所里的同事,在二0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送走的。

        偏偏她的离去,让全所同事的心情格外失落,特别是州委老干部局的局长裴嘉,当她抱着老人的骨灰盒,送完老人最后一程,将骨灰安放在重庆革命公墓的那一刻,她破防了,泪珠不受控制地滚满脸颊,脑海里闪出毛泽东诗词《忆秦峨·娄山关》中一句:残阳如血。

        是的,残阳如血,那一刻,她对这句话便有深入到骨髓的领悟,这位孤独一生的老人在她临终之前,对裴嘉说:“娃娃,我死后,我的房屋、财产都要捐出来,除了捐给我的第二故乡做慈善事业,还要捐给退伍军人和残疾军人。”

        这像残阳如血般最后时刻的人生高光。

        裴嘉一直在这群老革命面前,把职务放在之后,而是以晚辈的姿态同他们相处相融,在家里、在活动室、在病榻前,无数次地同王阿姨交心攀谈,她的手温、气息、微笑、开怀、失落、迷茫,如下葬前的一束束白菊,绕缠在她的记忆里,相伴即归处。

        王秀文,一九二九年一月生于河北省磁县,一九四八年八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一九四九年,担任电话员,一九五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任排长;回国后于一九五二年在西南军区邮局担任业务员;一九五二年转业至江津地区百货公司工作,工作五年后于一九五七年支边,来到甘孜州巴塘县商业局工作;一九八三年七月离休,安置在甘孜州邛崃干休所休养;二0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王秀文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一岁,她常年独身,无子无女。她把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奉献给了解放大西南,像一颗石榴籽紧紧相扣在各族民众中。

        临终遗言惊讶了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如残阳带着那抹无私无我的殷红,抹亮了她心心念念的意愿,抹亮了她投笔从戎,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征战,又一路南下来到民族地区巴塘。


B


        时间回到二0二三年四月二十日,邛崃干休所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慈善拍卖会。

        “本次拍卖会竞拍品是,邛崃市临邛镇东街180号3栋2层18号面积为83.55平方米的住房……房主王秀文老人于二0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离世,她生前留下心愿:将所有财产捐给甘孜州慈善总会,用于慈善事业!为完成老人的遗愿,受甘孜州慈善总会委托,今天我们公开拍卖这套住房……”

        拍卖师介绍完拍品后,三位爱心人士踊跃举牌竞价,最终以三十五万元落槌成交。就此,老人遗产捐赠圆满落幕,加上老人在银行的存款,甘孜州慈善总会累计收到捐款1484068.74元,扣除相关费用可用资金1398131.91元。

        遵照老人的遗愿,甘孜州委老干部局、州慈善总会、邛崃干休所、巴塘县委组织部会商决定,合理设计实施慈善项目:商定投入三万元救助五名因伤残、因病、因灾、高龄造成生活困难的军人;投入二十万元在甘孜州慈善总会设立“王秀文助困基金”,制定基金管理办法,持之以恒救助困难群众;其余资金用于巴塘县团结寄宿制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改造提升,设立“秀文主题文化墙”“秀文图书室”“秀文实验室”等场所,打造宣传爱国主义和慈善文化的教育阵地。

        捐款的消息经媒体传开后,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热议,有读者说,老人的义举让人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有的读者认为,对老人的善举,媒体应该大加宣传,她比那些所谓的流量明星,她的故事正能量满满;更有读者充满疑问,那么有钱,哪来的一百多万的现金?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吃香喝辣,穿名牌戴名表,游山玩水……


C


        “那么有钱,哪来的一百多万的现金?如果我有一百万,我会吃香喝辣,穿名牌戴名表,游山玩水……”

        带着当下最吸引眼球的问题,带着读者的疑问,走进老人的生活空间,去探视她惊人善举深处的生命轨迹。

        老人住在邛崃干休所3栋2层18号,住房面积83.55平方米。

        走进门便是不大的客厅,一对靠墙木架老式弹簧布套沙发,其间放着木质的简易茶几,上面放着一部台式电话,墙面是泛黄的年代久远的墙纸,墙纸中央有一幅“秀文华国”的字画,这是她跟随多年的老首长,在一九九五年初冬于香水村赠送她的,她老人家一直视若珍宝;沙发对面是漆面斑驳的枣红色土漆的五抽柜,柜面放着一台14寸的老式的显像管电视;客厅分别三道门,左手那道门进去是卧室,一架款式陈旧的双人木质蚊帐床,床边是一个灯柜,靠窗放着简易的写字台,屋里至今都散发出膏药的气味;卧室的隔壁是老人堆放杂物的空房,几乎没有一件家具,有八九个装14寸电视机大小的纸箱;客厅的另一道门是厨房,一个简易的灶台上放着单火盘气盘,一个条桌上放着几个调味瓶,一把像杀猪刀一样的菜刀,一个老旧的电饭煲,碗筷和碟子是东拼西凑的地摊货,旁边放着一个单开门的双柜冰箱,王逖所长说,那是前几年裴嘉局长怕她吃变质食物,苦口婆心劝她买的,客厅的右手边是一个小阳台,阳台右边是卫生间。

        屋里的一切像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与离休干部的身份反差太大,但摆放又井井有条,干净整洁,某种意义上,像个出家人的寡居生活,用四大皆空来形容并不过分。

        实描老人生活场景,不禁让人唏嘘,让人纳闷,老人家如此清贫到底为啥?

        王逖所长清楚地记得房屋拍卖前,请了相关的法律顾问做过粗略的评估,当时一位工作人员看了房屋后,颇为感叹,他说:“如果做一个明面的财产评估,包括最贵重的冰箱和电视机在内,总价值不超过一万五千元,这个数字与王所长提供的三个银行卡、十七张存单,共计一百一十三万四千0六十八元,两者相比,反差太大,从捐款的落点证明,她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她的精神品质,用当下最时髦的顶格赞叹都不为过。”

        “总结到位。”他的一席话获得在场所有人的认同。

        “实话说,老人的活法,我做不到,”工作人员停顿片刻,说:“如果我有一百多万现金,我拿出四十万来装修、新换家用电器、家具、厨具,二十万去周游世界、五十万作为存款,在加上每月不菲的退休金,日子会美美的。”

        这番话着实开窍了王所长,无私奉献就是老人的终点,而爱国的起点与终点同步。那一刻,所有同老人相处的无数个春夏秋冬,涌入记忆,从此在他的心目中,这位几乎失明,走路颤巍巍的老人,变得如此高尚高大,平日里埋怨她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质疑荡然无存。

        解开这一密码,还得从二0一九年八月十九日这天说起。在成都市新都区静雅医院住院的王秀文老人,迎来了州委老干部局和邛崃干休所被她叫着“娃娃们”的领导和干部。

        老人和裴嘉局长的手紧紧地拉在一起,久久不放,迷离的眼神尽力在对焦:“娃娃,我有件心事想给你说说,你一定要为我办成。我拜托给你了。”

        “王阿姨,尽管说,只要是组织上办得到的。”裴嘉看着王阿姨虚弱状态,心存不安。

        “离休后到干休所休养,非常幸福快乐。过去我的脾气有点倔,也给干休所添了很多麻烦,现在想来真有点过意不去。”

        “王阿姨,别这样说,是我们哪些地方没有做好?”

        王阿姨轻轻摇摇头否认,说:“离休以后,我深切地感受到甘孜州委、州政府对全州离休老干部的关怀,我们这批人,都是为了解放大西南从北方过来的,背井离乡,到了高原,吃了好多苦哦。离休后,州委、州政府专门在内地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安置我们这批老同志,还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州委的领导也经常来看望我们,有什么困难都能及时解决。我们州又是贫困地区,州上的资金也不多,但我的医药费都是及时给我解决了。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这批老干部的重视和照顾。”

        侧耳倾听王阿姨气若游丝的感谢话,在场的人略微觉察到了某种不祥的预兆。

        王阿姨轻微哽咽地说:“娃娃些,有你们的陪伴,我在所里舒心、安逸的生活了二十多年,我虽无儿无女,你们就是我的娃娃,你们也把我当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真的很幸福,很幸福。我也是90高龄的老人了,我自己的身后事都托付给你了。第一是身后财产的处理,第二是我身后的归宿。”老人平静了一会,继续说:“为了感谢党和国家,特别是州委老干部局、邛崃干休所对我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我的房屋、财产都要捐出来……”

        在场的裴嘉、王斌斌、王逖、曾长建、陈莉、张宏程,听到老人的临终前的遗嘱,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整个病房的空气都凝固了,一位平日里对自己都如此苛刻、不尽人意的老人,竟然做出了如此惊人的善举。大家凝神屏息,静静的病房能听见一根针落地的声音,大家被突如其来的感动弄得不知所措。

        早在两年前,王阿姨单独在活动室,同裴嘉有过一次深度的交谈。王阿姨告诉她,在她去世后,把骨灰安置在重庆市一个事先选好的革命公墓,那里有很多她参加抗美援朝时的老战友,她要魂归‘最后的军营’,我考虑捐出全部遗产。我工作在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很重要,所以要求这笔钱一定要用在民族地区的贫困群众或学生身上,这是我毕生的愿望。

        那时老人的身体不错,裴嘉安慰她,“这些话我记住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过日子。”


D


        邛崃干休所工作的工作人员,由汉族、藏族、彝族、回族组成,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民族大家庭,大家谈起王秀文老人,每个人都能讲出她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民族团结的故事。

        回忆老人的生活点滴,干休所办公室主任乌尼阿依说得很直接:“三个字,太节俭!印象最深的就是买冰箱,邛崃的夏天很热,吃到馊的饭菜会伤肠胃,多次给她提议所里给她购买冰箱,被她拒绝。后来裴嘉局长以组织的名义‘命令’她,才买了冰箱,这样一来杜绝了老人吃变质食物。家中还有台老电视机,经常出故障,图像很不清晰,我们几次准备搬走换新的,我眼睛不好看不清晰,只要能听清楚,就行了。”

        王逖所长与老人发生一起“赔米事件”,王逖回忆:“王阿姨从外地治病回来,我去探望她。我发现保姆正在埋着头细心地筛选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全是虫蛀了的米,我一阵心酸,索性把米丢了,顺便买了袋新米,没想到王阿姨怒气冲冲对我说,‘米选一选还能吃,你为什么丢呢?我不要你这个新赔的米,我就要我原来的米!你们没有饿过肚子,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饥荒,饿死多少人,我是从饥饿里爬出来的。’我一时无语,现在才明白,经历过大饥荒、解放战争、三年自然灾害的人,的确对粮食的情感不一样。因此,现在对她的节俭,甚至吃霉变食物,报以最大限度的理解。”

        藏族干部唐金花回忆,二0一六年,老干部局争取到一笔资金,准备给离休干部家里新搭建洗澡间,听闻此事王阿姨却很生气,总是说又浪费国家的钱。搭建好后工作人员多次动员她,乘势对房屋进行简装,更换必要的家具家电,可屡屡被老人严厉拒绝,“我一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组织上给我配了这么好的家具,足够了,不想再花钱了!”就这样,直至老人离世,她所居住的房屋还是几十年前的模样,所有房间里,最值钱的还是那个普通的冰箱。


E


        王秀文阿姨对自己甚至对保姆都几近苛刻,委屈的保姆气得离家出走,原因是馒头长出绿霉,婆婆还舍不得扔,这一幕被干休所医生牟文蓉看见,她拉回保姆,严肃批评了王阿姨。

        王阿姨却满不在乎,彝族医生牟文蓉同老人接触较多,她认为大家只看见了王阿姨对自己苛刻的一面,但对大家却格外地大方,她回忆说:“每逢过节是老人最忙的时候,很多战士来看望她,听她讲川藏公路上的民族团结的故事,离开时,老人会偷偷地将钱塞给家庭比较困难的战士。平常所上组织向对口帮扶地区或是地震灾区、困难军属、烈属捐款时,她总是踊跃走在第一个,还是捐得最多的一个。在她身体还健康的时候,她经常受邛崃驻地部队的邀请到部队给年轻的战士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回族干部高丹蓉清楚一件事,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学员彭凯强,在写给王秀文老人的书信中写到:“王阿姨,上次您给我二百元钱,我很感动,每年去您那都拿您的钱,真是过意不去。您对我已经够好了,我不知怎样才能报答这份深恩。”解放军某部战士朱宜昌与老人书信来往密切,“在邛崃驻地,我一个人也不认识,您是唯一的一位,我早已把您当成亲人……连队将我申报为科技练兵先进个人,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让您分享我的快乐。”

        “平日里老人最关心国家大事,闲暇时间喜欢看报纸,家里堆了很多珍藏的简报,后来视力减退才将读报改为听报,对保姆唯一要求就是要会认字,会读报。每次一听到哪里发生了灾害,她就催到我帮忙打钱捐款。”彝族干部乌尼阿依每次想起都有诸多感慨:“老人性格很执拗,每次干休所组织捐款活动,她都捐得最多。有一次我、金花、牟文蓉我们三人都给她说好了捐500元,结果另外一名离休干部捐了600元,她就马上改捐了1000元。我都很着急,劝她用这些钱提升生活质量,她却说这个‘面子’要争,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让人敬佩。”

        在邛崃干休所这所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里,王阿姨这颗殷红的石榴籽,用大爱、无私奉献、民族团结的事迹感动大家,老人的善举公布后,人们更加关心如何用好这笔捐款。

        令人欣慰的是,甘孜州民政局局长、州慈善总会会长陈才文谈及即将实施的捐款方案,他信心满满,我们将遵循老人的遗愿,将老人捐赠的资金,用于在“巴塘县团结寄宿制”学校体育文化设施改造提升,设立“秀文主题文化墙”“秀文图书室”“秀文实验室”系列场所,打造宣传爱国主义和慈善文化的教育阵地,让来自于巴塘农村牧区的孩子们,在王秀文老人倡导的民族团结寄宿制学校,用团结、奋进、刻苦学习实现中国梦。

        王秀文阿姨从鸭绿江右岸抗美来到金沙江东岸南下,支援边疆的第二故乡——巴塘,几乎横跨了“胡焕庸”线的百分之八十五,跨度之大,她用无私的人格成为川藏公路上一颗殷红的石榴籽,用一位南下干部的奉献,生动地践行着“两路”精神的二十四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原刊于《甘孜日报》“康巴周末”栏目2023年9月1日

1624840695997965.jpg

        达真,藏族,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康定情歌》IP推广者。著有长篇小说《康巴》《命定》《家园》三部曲。《康巴》获长篇小说“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特别荣誉奖,由《康巴》改编的电影剧本《金珠玛米》获第十七届电影华表奖提名;《命定》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由《命定》改编的电影剧本获四川元素剧本一等奖;纪录片《金秋时节》获央视一等奖;报告文学《幸福歌声传四方》入围2020年度“中国好书”。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2645阅读 23 编辑:刚杰•索木东 岗路巴•完代克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