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兆云纪实文学:高原之上,青春无悔

中国作家网 钟兆云 2021-10-04发布



        2月的西藏昌都,雪花纷飞,室内却暖意融融。看着队友们摆上的长寿面,在一声声生日祝福中,卡若二中音乐老师曾晓梅不禁泪光闪烁。她没想到,会在援藏支教中迎来自己的40岁生日!

        他们一行20位福建援藏教师,春节刚过便从春暖花开的东海之滨出发,为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带来了春的气息。曾晓梅援藏本已期满,而且泉州家中的老人需要服侍、正待高考的儿子需要陪伴。尽管如此,她还是因这里的教学需求选择留下。人生计划打乱了,她却毫不在意,工作充实得没时间想家,忘了刚进藏时持续感冒的煎熬,忘了思念亲人时的通宵难眠。

        都说她越来越像当地人,这是在表扬她高度融入呢。儿子在视频通话里却忍不住“吃醋”了:“难怪舍不得回来,原来你在西藏有一群孩子!”

        是有一群藏族孩子,围着她,叫她老师,叫她姐姐。

        她负责12个班级的音乐课。孩子们能歌善舞,唱汉语歌没问题,只是发音不准。她就利用课余时间,一字一句给他们纠正。孩子们说的汉语、写的汉字哪怕再简单,在她看来也是那么美,和眼前一张张如格桑花开的笑脸一道,成了寂寞孤单时最好的慰藉。

        曾晓梅入藏以来,眼界和境界都在提升。作为昌都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的她,仍说和队里的哥哥姐姐们有差距:队里57岁、两度援藏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斯老师,仍俏皮地说自己还年轻,还能为昌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奋斗呢?她心中升腾起一个梦想,那也是她和队友们共同的梦想,就是用教育让那些正值花季的孩子们盛开芬芳。

        孩子的眼睛最是天真单纯。他们通过福建省援藏工作队捐赠的VR设备大开眼界,看到了美丽的风景、神奇的太空、感人的红色教育基地……远方的景物此刻仿佛伸手可及,令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欢呼:“科学技术真神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们的笑声让曾晓梅相信,在支教的帮助下,孩子们的人生一定更美好!雪域高原也一定会更美好!



        援藏队员们,哪个的皮肤不被晒得红里泛黑?哪个的嘴唇不曾干裂?可面对使命的召唤,这批80后开始了新一轮上场。

        边坝县住建局副局长、33岁的吴文彪,下乡遇雪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辗转闽藏两地住院都若无其事,却在援藏结束的欢送会上哭得稀里哗啦。回到宿舍,他还在离愁别绪中难以自拔,给妻子发短信说:“情到深处竟无言,唯有泪千行。”千里之外的妻子调侃地回复:“没那么夸张吧,跟我分开你咋没哭?”

        看到他的援藏故事上了新闻,100岁的爷爷说这是家族史上最大的光荣,5岁的孩子也视父亲为英雄。他则不止一次对儿子说:“等你长大了,有本事也援藏去,看你爸当年修建的房子好不好?”

        妻子打趣道:“就你修的那些厕所?”

        吴文彪进藏后看到当地的旱厕,心生触动,主动请缨修建现代化厕所。他说:“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从小处着手吧。修好一个厕所,让百姓多一个舒心的地方,也算是办了件实事。”

        方便之事,岂是小事?边坝县两个使用频率最高的示范公厕,就是年轻人干出来的。

        吴文彪当年读小学时,总听乡亲们称赞一位前去援藏的当地干部,幼小的心灵便生出“长大也援藏”的心愿。洁白的雪山、清澈的蓝天、淳朴的当地人民,从那时起就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他在西藏遇到了更美的自己,回福建后也一往情深地继续为西藏发展添砖加瓦。一批批援藏干部“余情未了”,一批批援藏干部接续前行,成了一项传统。



        2019年7月15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从福州启程时,领队魏东与大家共勉:“高原缺氧不缺精神,海拔再高追求更高。”福建省援藏工作队从落地林芝到转战昌都,一步一个脚印,千磨万击还坚劲,着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典范。

        原本在生活中与雪山、高原无缘的援藏队员们,对西藏满怀热情和向往,却被接连而至的高原反应考验着体魄与意志。

        1983年出生的潘宜协,内心早就埋下了一颗援藏的种子。多年后,种子终于发芽,潘宜协援藏梦圆。不成想,他在海拔4000多米的邦达机场刚一落地,便头重脚轻、如踩棉花。虽然没像有的同行者那样一头栽倒,各种症状也没轻易饶过他。

        但,毕竟带着使命而来,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实了绵软的步履,奋斗向前的惯性推动大家第二天就投入相关会议,再之后是实地考察,各个工作组都快速安营扎寨。

        半个月不到,领队就带着相关部门的队员,下到对口支援的八宿、左贡、边坝、洛隆四个县调研,一周时间辗转上千公里。白天调研,察看项目,督促进度;晚上座谈,谋划思路。山高路险谷深,昌都让这群初来乍到者知道什么叫惊心动魄:羊肠道边密布着万丈深壑,高耸着悬崖绝壁,下面则常是深不见底的滔滔江水,万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样马不停蹄的调研中,大家逐步见识了藏区山川的险峻与壮美,了解了昌都经济社会的困难和挑战。潘宜协后来回忆这次调研,满是感慨:“一路艰难地走下来,心中充满对大自然造化伟力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为这片神奇土地奉献的信念。”

        来了,就要像小草和格桑花那样扎根雪域边陲。援藏人生的每一天都不会空虚,今后回忆起来没有一天会后悔……有了这样的信念,青春的斗志便敢和那雪山试比高。

        2020年,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左贡工作组荣获“西藏青年五四奖章”。



        群众最缺什么,就全力以赴做什么。医疗卫生是昌都当前最大短板之一,福建投入援藏资金3.8亿元建成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昌都市疾控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还不够,再从福建带来一批年轻医护人员,助力昌都“健康扶贫”。

        2020年4月,医护人员长驱四五百公里,到边坝县开展下乡义诊暨“师带徒”活动。义诊中,他们突遇22岁的卓玛拉嘎分娩困难,若不及时剖腹产,将危及母婴。产妇家属坚持要转院昌都市,可一路上至少八九个小时的车程,加上路途颠簸,谁敢保证不出意外?

        妇幼院院长刘达宾带着医生苦口婆心做工作,家属终于同意就地实施剖腹产。一小时后,婴儿顺利出生,母婴平安。产妇家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借歌声表白真情:“遇上你是我的缘。”

        昌都的手足畸形发病率较高。患儿内心自卑,治疗费也让不少家庭一筹莫展。援藏工作队建起了救治小组,协调福建和北京、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已成功救治患儿80例,最小的患者只有8个月。看到术后的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甜甜地笑了,看到以前总将手藏在袖子里的小朋友终于可以大大方方“露一手”,想到他们及其家庭今后的命运将得以改变,刘达宾的欢喜还没来得及浮现在脸上,就险些倒地——连轴转的他实在太累了!



        援藏的初衷是什么?32岁的林全斌一开始没有细想。一年来,耳闻那些摆脱顽固疾病的家庭变得笑语盈盈,目睹在雪山顶上网课的孩子看到全新世界的喜悦,还有那一座座新村新居、一条条雪中水道,他感受到了这片古老土地迸发的蓬勃生机。助力藏区进步,正是援藏工作的初衷!

        他感叹:“从开始的新鲜好奇、步履维艰,到现在的熟悉融入、逐步适应,曾经遥远的世界屋脊变得触手可及。发生着改变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灵。”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颗心灵,他在结束原本一年半的援藏后选择继续留下。家中两个幼子抱住他双腿不让他出门的情景,曾让他每每想起就泪眼蒙眬。每一次的狠心挣脱,却也坚定了他不负此行的决心。

        援藏是思想的修行,是心灵的升华。这段岁月好慢,慢到亲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的缺席;这段岁月好静,静到他们能听到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

        世界屋脊上千年的跨越,不易!每一位勤恳工作的在藏和援藏干部,都有着太多令人感动泪流的故事。他们无惧雪崩、暗冰、泥石流、塌方、落石,顶着日月星辰奔走在高原之上。

        援藏队员的一次次停留,是爱上了这块神秘而多彩的土地,恋上了广袤的草原和美丽的格桑花,还是迷上了热情高亢的锅庄舞和浓烈香甜的青稞酒、酥油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不会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何以出发!

        3月,又一批48位专业技术人才从福建进藏,他们中80后近一半。

        一位队员说:当我老了,一定会经常翻开相册,抚摸这些年的援藏岁月,给孙辈讲述这最美的经历……


原刊于《人民日报》

微信图片_20211004145132.jpg

        钟兆云,福建武平人。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创会会长。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首届华侨文学奖、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
7312阅读 120 编辑:索木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4-2024 tibetcul.com.
陇ICP备05000171号 |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69号